茫茫曲

茫茫复茫茫,满眼皆埃尘。莫言白发多,茎茎是愁筋。
未达苦雕伪,及达多不仁。浅深与高低,尽能生棘榛。
茫茫四大愁杀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无奈与沉重。

开篇"茫茫复茫茫"重复强调,像一个人站在沙漠里四顾无依,满眼只有尘土飞扬。这里的"埃尘"不仅是真实灰尘,更象征世俗的烦扰,让人看不清前路。

中间几句说得很实在:别说白发多,每根白发都是愁苦的印记。没成功时要伪装自己("雕伪"),成功了又容易变得冷酷("不仁")。无论地位高低,人生处处都长着荆棘("棘榛"),这些刺既会扎别人也会扎自己。

最后"四大"可能指人生四大苦(生老病死),但更像是说整个世界都让人透不过气。一个"愁杀人"的夸张说法,把那种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感受写得特别生动。

全诗像用粗粝的砂纸打磨过,没有华丽词藻,但每个字都带着生活的毛边。它告诉我们: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尘土飞扬,处处是刺,但诗人用最直白的话替所有人喊出了这份沉重,反而让人在读完后长舒一口气——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觉得。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