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乱世饥荒中的凄凉画面,通过普通人的苦难折射出时代的悲剧。
开篇用"晨登洛阳坂"的视角展开,像电影镜头一样呈现荒芜景象:天空苍茫,万物凋零,连神话中拉着太阳车的六龙都坠落在西方。这里用神话破灭暗示人间秩序崩塌。
中间用豺狼横行、草木结霜的意象,点出社会环境的恶化。粮食绝收后,连鸟雀(或马匹)都逃离空荡的粮场,侧面反映饥荒的严重程度。最打动人心的是一位白发老人的特写:这个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却被迫背井离乡。他望着象征坚韧的松柏含泪问天,最终只能蹒跚离去。
诗人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路旁谁家子"这个无名老人的遭遇,让读者感受到战乱饥荒对普通人的摧残。最后两句像是无奈的叹息,既是对老人的劝慰,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彻骨的悲凉。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