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商客王昌瑾得古镜铭
三水中,四维下,上帝降子于辰马。
先操鸡,后搏鸭,此谓运满一三甲。
暗登天,明理地,遇子年中兴大事。
混踪迹,沌名姓,混沌谁知慎与圣。
振法雷,挥神电,于巳年中二龙见。
一则藏身青木中,一则现形黑金东。
智者现,愚者盲,兴云注雨与人征。
或见盛,或视衰,盛衰为灭恶尘滓。
此一龙,子三四,递代相承元甲子。
此四维,定灭丑,越海来降须待酉。
此文若见于明王,国泰人安帝永昌⑴。
先操鸡,后搏鸭,此谓运满一三甲。
暗登天,明理地,遇子年中兴大事。
混踪迹,沌名姓,混沌谁知慎与圣。
振法雷,挥神电,于巳年中二龙见。
一则藏身青木中,一则现形黑金东。
智者现,愚者盲,兴云注雨与人征。
或见盛,或视衰,盛衰为灭恶尘滓。
此一龙,子三四,递代相承元甲子。
此四维,定灭丑,越海来降须待酉。
此文若见于明王,国泰人安帝永昌⑴。
现代解析
这首《古镜铭》是一首充满神秘预言色彩的诗,表面上像谜语,实则暗藏古代政治预言和天命思想。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1. 数字与符号的密码
诗中反复出现数字(三、四、一三等)和方位(东、西、中),这些可能代表朝代更迭的时间密码。比如"辰马"可能暗指"龙年","巳年"对应蛇年,古代常用生肖表年份。
2. 双龙预言
核心意象是两条龙:一条藏在"青木"(可能指东方/春天),一条显现在"黑金东"(可能指西方/金属属性)。这暗示两种力量——可能是起义军与统治者,或两个争夺天下的势力。
3. 盛衰循环
"或见盛,或视衰"揭示历史规律:再强盛的王朝终会衰败,而衰败中又孕育新生,如同"兴云注雨"带来变革。最后"灭恶尘滓"暗示旧秩序将被清洗。
4. 对明君的期待
结尾点明主旨:若贤明君王能读懂这些征兆("此文见于明王"),就能实现"国泰民安"的理想治世。这反映了乱世百姓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有趣的是,这种诗常被刻在古镜等器物上,表面是物品铭文,实则是政治宣传工具。作者故意用模糊语言,既避免惹祸,又让知情者心领神会,类似今天的隐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