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城中听到蝉鸣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城郭南风里,今朝始听蝉”,说的是在南风吹拂的城市中,作者今天第一次听到了蝉鸣。蝉声仿佛从高树的顶端倾泻而下,如同山间的清泉流淌,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里,作者用“泻落半岩泉”来形容蝉声,形象地表现出蝉鸣的清脆和悠扬。
接下来,“耳静生凉思,窗开醒昼眠”,说的是在安静的午后,蝉声让作者感到一丝凉意,窗外的蝉鸣也唤醒了午睡中的自己。这里的“凉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凉快,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和愉悦。
最后,“无因饱清露,爱尔似神仙”,作者感叹自己无法像蝉一样饱饮清露,因此对蝉充满了羡慕,甚至觉得蝉像是神仙一样自由自在。这里的“清露”象征着纯净和美好,作者通过羡慕蝉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自由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蝉鸣给作者带来的心灵触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