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安颐先生传因纪此歌

鲸室珠,荆门玉,含辉韫璞全高躅。
雄才屹嵂兮气拔俗,清声兰蕙兮词飞瀑。
遭时不造兮怀纶縠,力葵茹藿天伦笃。
有峰千仞兮溪数曲,风雨檀桥恣讲读。
兴朝布化兮升遗伏,苍生霖雨东山卜,长揖故人无我辱。
锦函香,奇文绿,陶情铅椠抚松菊。
养天德者九十秋,订鸿编兮三百轴。
嗟罹祝融之虐兮,徒见炉飞而焰逐。
螭游兮,真神烛,鉴亡兮,惨万斛。
肖潜光兮谥安颐,为报后昆之式谷。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赞美了一位德才兼备的隐士蒋安颐先生的一生。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风雨檀桥恣讲读")用珠宝美玉比喻蒋先生的才华,说他像深海珍珠和荆山美玉一样内敛光华。他文采飞扬如瀑布,品格清雅如兰蕙,虽然生不逢时未能做官,但安贫乐道("力葵茹藿"指吃粗茶淡饭),在山水间读书讲学。

第二部分("兴朝布化"到"订鸿编兮三百轴")写新时代到来后,蒋先生像久旱的甘霖般受到百姓期待,但他保持气节拒绝出仕,宁愿著书立说("铅椠"指笔墨)、与松菊为伴。九十高龄仍编纂了大量著作("三百轴"形容著作之多)。

第三部分("嗟罹祝融之虐"到结尾)叹息他的著作遭遇火灾("祝融"指火神),但精神永存。最后以官方追谥"安颐"作结,表示他安贫乐道的一生将成为后代楷模。

诗中"东山""松菊"等意象都暗用陶渊明的典故,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学问渊博的隐士形象。火灾的插曲更凸显了天妒英才的遗憾,使赞美中带着深沉的惋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