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登灵山岩题响屧廊,己酉三月(壬午)
烟岚秀软,遍溪光、都付暄妍时节。
古桧千株堪想处,几曲廊回响屧。
鸟唤宵寒,草迷春梦,客醉吴宫月。
百年撚指,分争何止吴越。
唯有反掌兴哀,埋头冤恨,剩与时人说。
渺小婵娟溪畔隐,历尽阴晴圆缺。
到眼繁华,满怀幽澹,一棹湖边雪。
碧苔留赠,小鞋印石凄绝(石有西施迹,即馆娃宫也。)。
古桧千株堪想处,几曲廊回响屧。
鸟唤宵寒,草迷春梦,客醉吴宫月。
百年撚指,分争何止吴越。
唯有反掌兴哀,埋头冤恨,剩与时人说。
渺小婵娟溪畔隐,历尽阴晴圆缺。
到眼繁华,满怀幽澹,一棹湖边雪。
碧苔留赠,小鞋印石凄绝(石有西施迹,即馆娃宫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游览灵山岩时的所见所感,借古抒怀,情感深沉而细腻。
上片(前八句)描绘了灵山岩的春日美景:雾气缭绕,溪水泛光,古树参天,回廊曲折。但作者笔锋一转,提到"响屧廊"(传说中西施走过会发出声响的木廊),引出对历史的追忆。"鸟唤宵寒"三句用凄清的夜景暗示历史的沧桑感,最后用"百年撚指"感叹吴越争霸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
下片(后九句)转入对历史兴亡的思考。用"反掌兴哀"形容朝代更替之快,提到历史冤恨至今仍被人们谈论。接着以西施("婵娟")的命运作比,说她就像溪边若隐若现的月亮,历经世事变迁。结尾处作者触景生情:眼前繁华的湖光山色让他心境平和,但看到石上传说中西施的脚印时,又不禁感到凄凉。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将自然美景与历史沧桑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最动人的是结尾处那个"小鞋印"的细节,让抽象的怀古之情变得具体可感,令人唏嘘。词中"渺小婵娟溪畔隐"等句,既写景又喻人,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