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
征夫往幽燕,贱妾住吴越。
参商二十载,绿鬓生华发。
年年望蜚鸿,目断愁不歇。
秋尽冬复春,叶落花更发。
恨君顾妾身,不如天上月。
月行几万里,东出复西没。
天东出夜光,夜光频照妾。
妾容谩比花,君情遽如叶。
念欲走从君,河广讵可涉。
燕赵多美人,颜色皎如雪。
所乐在新知,谁复念离别。
雪性本飘荡,雪质易亏缺。
何如贱妾心,不转坚似铁。
君看望夫石,千载名不灭。
参商二十载,绿鬓生华发。
年年望蜚鸿,目断愁不歇。
秋尽冬复春,叶落花更发。
恨君顾妾身,不如天上月。
月行几万里,东出复西没。
天东出夜光,夜光频照妾。
妾容谩比花,君情遽如叶。
念欲走从君,河广讵可涉。
燕赵多美人,颜色皎如雪。
所乐在新知,谁复念离别。
雪性本飘荡,雪质易亏缺。
何如贱妾心,不转坚似铁。
君看望夫石,千载名不灭。
现代解析
这首《寄远》是一位妻子写给远方丈夫的深情告白,用朴素的语言道尽了相思之苦和爱情的坚贞。
全诗以"天上月"为线索展开对比:月亮虽然遥远,却能夜夜东升西落照耀大地;而丈夫远在边疆(幽燕),20年不见踪影,连月亮都不如。妻子在江南(吴越)从青春等到白头,每年望着大雁南飞却等不到丈夫的音信,只能看着四季轮回、花开花落。
诗中用了两组巧妙对比:一是用"雪"比喻燕赵美女的肤浅——她们像雪一样美丽却易融化,暗指丈夫可能被新人吸引;二是用"铁"形容自己的心——即使容颜老去,爱情依然如铁般坚硬。最后用"望夫石"的典故(传说中妻子望夫化成的石头),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
最动人的是妻子矛盾的心理:她既埋怨丈夫薄情("君情遽如叶"),又理解战事阻隔("河广讵可涉");既担心丈夫变心,又坚定地选择等待。这种又爱又怨、又绝望又执着的复杂情感,正是长期分居夫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