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重游旧地伏龙寺的感慨,通过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人生无常的哲思。
前四句是游记:年轻时曾来过这里,如今归途中又短暂停留。山寺依旧古朴,秋日的柿树林显得萧瑟冷清。这里用"少日"与"归途"形成时间对比,用"山寺古"与"柿林秋"构成空间画面,短短几句就勾勒出物是人非的怅惘。
后四句转为抒情:旅途中的愁绪难以排遣("情无那"),唯有琴书相伴可以细细品味。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读书人的穷困或显达,就像这悠悠流水一样难以预料。这里把人生际遇比作流水,既形象又深刻,暗示命运如同流水般不可掌控。
全诗妙在将眼前景(山寺、柿林、流水)与心中情(怀旧、孤寂、对命运的思考)自然融合,没有刻意说教,却让读者在寻常的游寺经历中,感受到岁月流逝和人生起伏的永恒主题。语言如白话般平易,意境却悠远绵长,正是宋代文人诗"平淡中见深远"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