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旅途中的景物和回忆,传递出深深的愁绪。
首联"扁舟下峤识春寒,五两随风度几滩"写小船顺流而下,感受到早春的寒意,船帆随风飘荡,经过一个个险滩。这里用简单的船行画面,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中间两联通过对比手法,将眼前所见与故乡回忆交织在一起。"古渡铙吹侵月奏"写渡口传来的音乐声与月光交融,营造出凄清氛围;"孤城楼堞带云看"则描绘云雾缭绕的孤城,凸显游子的孤独。而后笔锋一转,想起故乡的荔枝酒该已酿好,岭南的梅花也快凋谢了,用故乡的美好回忆反衬当下的孤寂。
尾联"一曲沧浪牵客泪,羊城珠斗冷仙坛"最为动人。听到沧浪曲调不禁落泪,遥望羊城(广州)的星空,连神仙居所都显得冷清。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将游子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妙在将旅途实景与思乡之情自然融合,用"春寒""孤城""残雪"等意象烘托愁绪,又用"荔酒""梅花"唤起温暖回忆,最后以泪水和冷清的星空作结,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游子那颗饱含乡愁的心。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