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景象,通过声音和景物的交织,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首先,诗词开篇提到“霜景霁”,意思是霜降之后的晴朗天气。这样的天气往往给人一种清冷、宁静的感觉。接着,作者问道“何处远钟撞”,远处传来钟声,这钟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悠扬,仿佛在召唤着什么。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两个声音:“扣月渔榔寒轧轧”和“祈年社鼓夜逢逢”。第一个声音是渔夫敲击船板的声音,这声音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孤寂和辛劳的感觉。第二个声音是祭祀时敲击的鼓声,这声音在夜晚回荡,象征着人们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祈愿。
最后,作者提到“幽梦起山窗”,意思是这些声音唤起了他在山间小屋中的幽梦。这里的“幽梦”可以理解为一种深沉的思绪或回忆,这些声音触动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在宁静的夜晚陷入了沉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声音和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祈愿和对过去的回忆。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无法言说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那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