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行赠陆费春帆至自天津

陆生好文耻章句,台省荐贤曾不遇。箧中惟有夏侯经,坐上虚传左徒赋。

裹粮三月未解贫,纵酒千场已非故。邺下才人那可攀,杜陵男子谁相顾。

壮发蹉跎二十余,吹箫击筑过荒闾。空歌白马边头曲,但读黄牛道上书。

东堂揖君手重把,三市招邀日游冶。黄纸多闻召侍中,皂囊不得干门下。

接半倒且为欢,琅玕一编聊自写。五陵年少轻笑嗤,穷巷回车徒尔为。

始知齐鲁诸生贼,不及幽并游侠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陆费春帆的才子,虽然满腹才华却怀才不遇的故事。

开头说陆生喜欢文学,不屑于死记硬背的学问(耻章句),朝廷推荐贤才时却总轮不到他。他随身带着珍贵的典籍(夏侯经),聚会上人们空谈屈原那样的文采(左徒赋),但都是虚名。他出门游学三个月依然贫穷,纵情饮酒也找不回从前的自己。

中间用历史典故说他的处境:像曹植那样的才子他攀不上,像杜甫那样的文豪也没人关照他。二十多岁了头发都乱了(壮发蹉跎),只能吹着箫、敲着筑(两种乐器)在破巷子里游荡。唱着边疆的歌曲,读着艰深的书籍。

后来遇到诗人(东堂揖君),他们一起在闹市游玩。虽然听说朝廷在招侍中(黄纸诏书),但陆生连给高官递文书(皂囊)的门路都没有。他们喝得东倒西歪(接半倒)寻开心,陆生只能写写文章(琅玕一编)自我安慰。

最后写富家子弟(五陵年少)嘲笑他们,马车到了穷巷又掉头离开。诗人感慨:原来死读书的山东学子(齐鲁诸生),还不如北方豪爽的游侠儿活得痛快。

全诗用对比手法,一边写陆生的才学,一边写他的落魄;一边写权贵的冷漠,一边写寒士的相惜。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道出了古代读书人的辛酸:满腹经纶不如一身侠气,死读书反而成了人生的束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