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穴行

浙江之东千岩出,参差半天气葱郁。禹昔不返南巡车,越人交口说遗迹。

日往月来三千春,宫有龙瑞洞阳明。搜深陟危辨旧穴,讹以传讹终难寻。

荒山一片老风雨,徘徊问山山无语。寒林朝号万壑秋,冷烟暮结太古愁。

谁能为起马迁死,指点当时所探何处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浙江东部群山的神秘景象,借大禹的传说表达了对历史真相失落的感慨。

开头用"千岩出"展现群山连绵的壮观,半隐在云雾中的山峰显得神秘又充满生机。诗人提到大禹南巡未归的传说,当地人口口相传着这些遗迹故事,但经过三千年岁月,真相早已模糊不清。

中间部分描写了寻找大禹洞穴的过程:山洞幽深难测,龙形纹路若隐若现,但人们越找越迷茫,最终只能面对"讹以传讹"的无奈。风雨中的荒山沉默不语,仿佛在嘲笑人类的徒劳。

结尾的秋景烘托出苍凉氛围:山林在寒风中呜咽,暮色中的雾气凝结着远古的哀愁。诗人感叹:要是司马迁(马迁)还活着该多好,至少他能告诉我们大禹当年真正到过哪里。

全诗通过寻找大禹遗迹的故事,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情感:
1. 对自然奇观的赞叹
2. 对历史传说失真的遗憾
3. 对人类认知局限的清醒认识

诗人用生动的自然景象(云雾、风雨、秋林)来烘托这种复杂情绪,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山川的壮美,又能体会到探寻历史真相的艰难。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思考相结合的写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