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棵枯木的视角,表达了一种坚守本心、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用枯木比喻自己,虽然身处寒冷的树林,经历多次春天也不改变枯槁的状态。这其实是说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但面对外界诱惑("逢春"象征机遇)依然保持初心。
后两句"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樵夫(砍柴人)看到枯木都不愿砍伐,为什么那些"郢人"(指权贵)还要苦苦寻找我呢?这里用对比手法,普通人都明白枯木无用,权贵却执着招揽,暗含对趋炎附势风气的讽刺。
全诗妙在借物喻人:
1. 枯木象征清高自守的品格
2. "逢春"暗指仕途机会
3. "樵客"代表普通人的明智
4. "郢人"暗指热衷招揽名士的权贵
诗人通过这个比喻,委婉表达了拒绝出仕的决心,展现了古代文人"贫贱不能移"的风骨。语言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意,就像那棵看似不起眼却自有坚持的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