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百舌
四序循环机不息,百花独梅先占得。
纷纷红紫未动头,飞蝶游蜂圣得识。
数声啼破枝头春,来从何处绿杨阴。
黄鹂钳口燕无语,是甚娇敢啭禽。
梨花院落如飞雪,百样间关调巧舌。
工兼众语媚韶华,一部笙簧长按节。
东君拂袖赏音稀,寂寞无言蒿下飞。
一春滕口说底事,徒尔贻笑诸羽衣。
人生可以直则直,万言万当岂如默。
三年不鸣忽一鸣,惊动东西与南北。
纷纷红紫未动头,飞蝶游蜂圣得识。
数声啼破枝头春,来从何处绿杨阴。
黄鹂钳口燕无语,是甚娇敢啭禽。
梨花院落如飞雪,百样间关调巧舌。
工兼众语媚韶华,一部笙簧长按节。
东君拂袖赏音稀,寂寞无言蒿下飞。
一春滕口说底事,徒尔贻笑诸羽衣。
人生可以直则直,万言万当岂如默。
三年不鸣忽一鸣,惊动东西与南北。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百舌鸟(一种善于模仿其他鸟叫声的鸟)为引子,通过对比和寓言手法,探讨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前八句写百舌鸟在早春的得意:四季轮转不停,只有梅花最先开放,其他花朵还没动静时,百舌鸟就已经在枝头啼叫,抢尽风头。黄鹂和燕子都不敢出声,仿佛被它的叫声震慑。这里用"钳口""无语"生动表现了百舌鸟的嚣张。
中间六句继续描写百舌鸟的炫耀:它在梨花盛开的院子里卖弄各种叫声,像乐队演奏般热闹。但转折出现在"东君拂袖"(春神离开)后,百舌鸟立刻失去关注,只能寂寞地躲在草丛里。之前整个春天喋喋不休的表现,反而成了其他鸟类的笑柄。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由此联想到人生道理——与其像百舌鸟那样整天说个不停,不如保持沉默;真正有本事的人平时不张扬,但一鸣惊人时就能震动四方。就像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那样。
全诗用鸟喻人,讽刺了那些喜欢显摆、华而不实的人,倡导踏实内敛的处世态度。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把百舌鸟的叫声比作"笙簧",把它的落魄比作"蒿下飞",让说教变得有趣易懂。
赵希逢
赵希逢(生卒年不详)一作希蓬,宋宗室,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孙。理宗淳祐间,以从事郎为汀州司理。与华岳诗词酬唱往来,有《华赵二先生南征录》今不传。词见《诗渊》第二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