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偶暇追游,无凝碍。独望锦波青岱。回头处、忽见荒林外。
一堆儿,骷髅卧,绿莎内。孤惨谁为主,与排赛。空衒双眸阐,上尘塞。
雨洒风吹,日晒星光对。转业增添,重重载。异乡域,甚方客,何年代。
遭遇迷神引,怎生奈。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偶然出游时看到的凄凉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上片写景:作者在闲暇时外出游玩,眼前本是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但一回头,突然在荒林外发现了一堆被绿草掩盖的骷髅。这个意外发现形成了强烈反差——前一刻还是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转眼就看到死亡的存在。骷髅"孤惨"地躺在那里,曾经明亮的眼睛如今塞满尘土,暗示生命终将归于尘土的自然规律。
下片抒情:作者由眼前景象联想到这些亡魂生前的遭遇。他们可能是异乡漂泊的游子,不知来自何方、死于何年。在风吹雨打、日晒星移中,他们的"业障"(佛教概念,指因果报应)不断累积,命运越来越沉重。最后作者感叹,这些亡魂被"迷神引"(指迷惑人心的诱惑或命运的安排)所困,生前无法挣脱,死后也只能无奈接受这样的结局。
全词通过鲜明的生死对比,表达了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哲理。用骷髅这个意象提醒人们:再辉煌的生命终将消逝,生前执着的名利得失到头来都是一场空。语言直白但意境深远,能让读者在悚然的画面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