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菊花("家芝田"即菊花的别称)为线索,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前四句写菊花盛开的凄凉:菊花依旧开放,但已不在故园,而是开在战火纷飞之地。曾经采摘菊花的隐士早已离去,陶渊明那样的高士归隐后,种菊的小径也已荒芜。这里用"仙客""先生"暗指坚守气节的文人雅士。
后四句转向现实感慨:昔日象征气节的菊花("黄金"喻其色),如今却见证了朝代更迭("高皇甲"指前朝战甲);紫色的绶带(象征官职)已换成异族统治者的样式。最后发出沉痛叹息:虽然菊花依旧,但人事全非,如今看到菊花,只能强作欢颜过重阳了。
全诗通过菊花这一意象,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对前朝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都含蓄地表达出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风景依旧,山河易主"的隐痛,以及用"强颜欢笑"反衬出的更深沉的悲哀。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