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鹤庵自蜀归

鹤庵老子神骨清,还丹欲学阴长生。
生平最爱蜀山好,投老真为万里行。
杖上江声杖底山,蛾眉光彩有无间。
荔枝岂但经年食,又道亲尝甘露还。
蜀栈勾连记去程,归来三峡识夔荆。
细腰宫畔阳台梦,尚有朝云暮雨情。
洒然万里竟归来,握手风前坐碧苔。
只恨相逢歌哭并(时张圣伯仙游),新诗当作杜陵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谢鹤庵从四川(蜀地)游历归来的故事,充满对山水和人生的感慨。

第一段:说谢鹤庵这个人气质清雅,像修仙的道士一样("神骨清"),他一生最爱四川的山水("蜀山好"),年纪大了还坚持远行万里去游玩("投老万里行"),说明他很有冒险精神。

第二段:写他在旅途中的见闻。拄着拐杖走过江边山路("杖上江声"),远望峨眉山云雾缭绕("蛾眉有无间")。不仅吃到了新鲜的荔枝,还尝到了传说中的"甘露"(可能指美酒或仙露),说明这一路既饱览美景又享受美食。

第三段:回忆蜀道艰险("蜀栈勾连"),经过三峡认出夔门、荆门等地标。提到"细腰宫"(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和"朝云暮雨"(巫山神女传说),暗示旅途中有浪漫的遐想。

最后一段:写他平安归来后和朋友相聚("握手碧苔"),但提到好友张圣伯刚去世("歌哭并"),所以新写的诗会像杜甫悼念朋友那样悲伤("杜陵哀"),在喜悦中带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全诗亮点:
1. 用"荔枝""甘露"等具体事物让旅途变得生动可感
2. "朝云暮雨"等典故用得自然,不显掉书袋
3. 结尾悲喜交加,情感真实有层次
4. 通篇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哪怕老了也要追寻诗和远方

就像现在有人退休后自驾游西藏,既拍美景又尝特产,回来和老友分享见闻,顺便感慨人生无常,古今人情其实相通。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