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乡村漫步时的闲适心情,以及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态度。
上片描绘了一幅春日村居图:诗人踏着铺满金色阳光的村路慢慢走着,回家时觉得连写诗抒情都显得多余。这里用"羞费楚词"的俏皮说法,暗示眼前美景已足够动人。后两句用蜜蜂黏着柳絮、蝴蝶躲着蛛网的生动细节,把春天写得活泼有趣。
下片转入对创作的思考:诗人说自己的方外之交(指诗歌)不需要别人邀请,他像贾岛"驴背推敲"那样专注琢磨诗句。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穷愁本就需要用诗来排解,何必在意酒价涨跌呢?这既表现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也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真正的诗人不会因外界变化改变创作初心。
全词妙在把日常散步写得充满诗意,又把写诗这件事说得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那些飞舞的蜂蝶、阳光下的村路,都成了生活馈赠的灵感。最后关于"诗与酒"的选择,更是道出了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