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蜀僧钦师
天台招提薮,我常避其尘。
夫岂无名缁,近腻终汗人。
衲子来西州,见之独情亲。
岂惟枌社意,亦喜丛林声。
钦公惜我去,索赠良殷勤。
子道我弗学,安能淑而身。
虽然第一义,儒释曾何分。
要踏石头路,须还铁脚根。
夫岂无名缁,近腻终汗人。
衲子来西州,见之独情亲。
岂惟枌社意,亦喜丛林声。
钦公惜我去,索赠良殷勤。
子道我弗学,安能淑而身。
虽然第一义,儒释曾何分。
要踏石头路,须还铁脚根。
现代解析
《赠蜀僧钦师》是一首表达作者与僧人钦师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同时也探讨了儒释两家的共通之处。
诗的开头,作者提到自己常常避开天台的喧嚣,暗示他喜欢清净的生活。虽然无名缁(僧人)众多,但作者对钦师却格外亲近。这里的“衲子”指的是僧人,作者对钦师的感情不仅源于共同的故乡情怀(枌社意),也因为钦师在佛教中的地位(丛林声)。
接下来,钦师对作者的离去感到不舍,并恳切地索要赠言。作者谦虚地表示,自己并不精通佛教的修行之道,无法指导钦师。然而,作者认为儒家和佛教在某些根本道理上并无区别,即“第一义”是相通的。
最后,作者用“要踏石头路,须还铁脚根”来比喻修行之路的艰辛。无论是儒家还是佛教,要想在修行上有所成就,都需要坚定的意志和扎实的功夫。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表达了作者对儒释两家思想的融会贯通,认为它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是相通的。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与钦师之间的真挚情谊,以及他们对修行的共同理解。通过这首诗,作者传达了一种超越宗教界限的智慧与包容。
高斯得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