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阴云密布、却最终未下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泼墨浓云布,漫空雨意悬”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天空被厚重的乌云覆盖,仿佛泼墨一般,整个空气中弥漫着即将下雨的紧张气氛。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颔联“斯须露红日,依旧睹青天”则突然转折,转眼间乌云散去,太阳重新露脸,天空又恢复了晴朗。这一变化让人感到意外和短暂的轻松。
颈联“祈祷知何益,焦枯亦可怜”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困惑和无奈。面对干旱,人们祈祷求雨,但似乎没有效果,大地依然焦枯,令人感到心痛。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尾联“菲才膺重寄,值此更悽然”则转向自我反思。作者自谦才疏学浅,却肩负重任,面对这种天灾,感到更加凄凉和无助。这种情感既是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自我责任的复杂情感。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的无常,也揭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和内心的挣扎。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