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小寺避暑

炎炎畏景昼偏长,竹簟藤床觅上方。
出户便惊尘土满,脱巾且趁水风凉。
径松滴翠凝冰砚,砌竹分阴上粉墙。
头白老僧无一事,惟将双眼看人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炎夏日里,诗人在湖边小寺避暑的闲适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首联"炎炎畏景昼偏长,竹簟藤床觅上方"直接点明酷暑难耐,白天显得特别漫长。诗人为了避暑,带着竹席和藤床来到寺庙高处。"畏景"二字生动传达出对烈日的畏惧。

颔联"出户便惊尘土满,脱巾且趁水风凉"写诗人走出房门,发现外面尘土飞扬,于是摘下头巾,享受湖边吹来的凉风。一个"惊"字凸显了内外环境的强烈对比。

颈联"径松滴翠凝冰砚,砌竹分阴上粉墙"是诗中最美的画面:小径旁的松树青翠欲滴,树荫像凝结在砚台上的冰;台阶边的竹子将阴影投射在粉墙上。诗人用"滴翠"、"凝冰"这样清新的比喻,把暑热中的凉意写得触手可及。

尾联"头白老僧无一事,惟将双眼看人忙"笔锋一转,描写寺中白发老僧悠闲地看着世人忙碌。这个画面既衬托出寺庙的宁静,又暗含对世俗繁忙生活的思考。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竹簟"、"藤床"、"松翠"、"竹阴"等意象,层层递进地营造出夏日避暑的清凉意境。最后老僧"看人忙"的细节,给这首避暑诗增添了一份超脱世俗的禅意,让读者在感受清凉之余,也能体会到一份心灵的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