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源西城草堂

魏公中山裔,家有纲纪臣。
李姓源其名,广颡而长身。
历事及胄子,登堂拜夫人。
魏公肃家政,钜细必见询。
公少嗣封爵,朝谒随枫宸。
礼官引班次,甲乙颇失伦。
布衣入东省,直造尚书门。
须髯奋如戟,画地请具陈。
中山国佐命,配享高帝神。
功勋与岁月,粲若罗星辰。
虽言尺寸阶,要使白黑分。
尚书不能答,胥𨽻不敢嗔。
遂令魏国籍,迥绝诸公尘。
向非三寸功,曷使大义伸。
兹事尤卓绝,流芳播前闻。
今年过七十,景迫桑榆邻。
公恩赐休假,始得辞昏晨。
买田种桑稌,卜筑西城闉。
功成敛身迹,此意亦近真。
餐素夙所耻,爽然思尔群。
题诗草堂壁,俯仰意无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讲述了一位名叫李源的忠臣,他出身于魏国公家族,家族中有着严格的规矩和秩序。李源身材高大,历经世事,曾登堂拜见夫人,展现了魏公家族严谨的家风。魏公在处理家族事务时,无论大小,都会征求李源的意见,显示出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魏公年轻时继承了家族的爵位,经常随皇帝上朝。在朝堂上,礼官引导官员们按班次排列,但有时顺序会出错。李源作为布衣,却能直接进入尚书省,直面尚书,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胡须如戟,气势如虹,甚至在地上画图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强调中山国(魏公的封地)对国家的贡献,认为魏公的功勋应当被铭记,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璀璨。

李源坚持认为,即使是小小的官职,也要分清是非黑白。尚书无法反驳他的话,下属也不敢对他不敬。这使得魏公的地位在朝廷中更加显赫,超越了其他公侯。李源的行为不仅维护了家族的荣誉,也伸张了正义。

如今,李源已经七十多岁,生活渐趋平静。他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可以休假,结束了繁忙的朝政生涯。他在西城买田种桑,建造了自己的草堂,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虽然他曾以清廉自居,但如今他感到孤独,思念曾经的同伴。他在草堂的墙壁上题诗,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这首诗通过李源的故事,展现了忠臣的坚守与隐退,表达了对功成名就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