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浪淘沙·寄兰语楼主吴中》表达了一种漂泊他乡、思念故土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篇“飘燕逐风翔”用燕子随风飘飞的景象,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燕子本应在温暖的华堂筑巢,但如今却随风飘荡,象征着作者被迫离开故乡,无法安定的无奈心情。“辜负华堂”则进一步点出,自己无法享受安稳的生活,辜负了曾经的美好时光。
“花囚月梏梦颠当”这句用“花”和“月”来比喻美好却短暂的时光,而“囚”和“梏”则暗示这些美好时光反而成了束缚,让人感到迷茫和不安。“梦颠当”则表现出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混乱,仿佛一切都在颠倒,无法掌控。
接下来“能耐几梳青鬓发,几寸回肠”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青丝(黑发)逐渐被岁月染白,回肠(内心深处的思念)也越来越深。这里既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也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百计替思量。谁短谁长”则是对人生选择的反思。无论怎样绞尽脑汁去思考、去权衡,终究难以判断人生的对错与长短。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天涯处处有斜阳”是整首词的转折点。斜阳象征着夕阳,虽然美丽却短暂。无论身处何方,斜阳都是相同的,暗示无论漂泊到哪里,思念和孤独都是相通的。这里的“天涯”与“斜阳”形成对比,表现出无论走多远,内心的情感始终如一。
最后“便向吴头迁楚尾,总是他乡”点明了作者的心境。无论是从吴地(今江苏一带)迁移到楚地(今湖北一带),还是在其他地方漂泊,始终都是异乡,无法找到归属感。这句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词通过对漂泊、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