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试有作二首 其二

皓首儒冠耻圣明,丁年重见集髦英。
敢将科第夸侪辈①,转觉前贤愧后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位老儒生在科举考试中的复杂心情。诗人以“皓首儒冠”形容自己年事已高,却依然戴着儒生的帽子,暗示自己一生追求学问,但面对科举考试,内心却有些羞愧,因为觉得自己的成就与圣明的时代不符。

“丁年重见集髦英”则指诗人又一次见到了年轻有为的才子们,他们风华正茂,正准备在科举中崭露头角。这让诗人感到既欣慰又有些自惭形秽。

紧接着,“敢将科第夸侪辈”一句,诗人自嘲道,自己已经不敢再拿科举的成绩来与同辈人相比了。这说明诗人意识到,随着时光流逝,自己昔日的成就已不再值得炫耀。

最后,“转觉前贤愧后生”一句,诗人感慨道,面对这些年轻的后辈,自己反而感到惭愧。因为他们的学识和见识可能已经超越了前贤,包括自己。这种谦逊的态度,既表现了诗人对后辈的欣赏,也流露出他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老儒生的视角,展现了对科举制度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身成就的反思,也有对年轻一代的敬佩和期望。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