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教育兴衰带来的社会变化。
前两句描绘过去的美好景象:孩子们和老人都在读书唱歌,大家感激吴家办义塾的恩惠。"弦歌"代指读书声,说明当时人人重视文化教育,社会风气淳朴和谐。
后两句转折写现状:如今文化教育完全被抛弃,人们都忙着打仗争斗。"扫地"这个比喻形象说明文化被彻底破坏,"尽抛"强调人们完全放弃了礼仪教化。
全诗通过"读书唱歌"与"打仗争斗"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文化衰败、战乱频发的痛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今非昔比的失落感——曾经尊师重道的文明社会,变成了只知武力相向的野蛮状态。这种变化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