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镇平事书感

黄蒿城古半颓云,白画狐狸竟作群。山国何人真用武,士曹此狱太深文。

屡闻赤舌烧空火,岂有苍头特起军?凄绝子昂吟感遇,桂华消歇不堪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破败的古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奈。

开头两句写古城衰败:黄蒿丛生的古城墙半塌在乌云下,大白天狐狸都敢成群出没。这里用狐狸成群暗示社会秩序的混乱。

中间四句批评现实:山地小国哪里需要真动武?官员判案却咬文嚼字玩弄法律。总听说谣言像烈火蔓延("赤舌烧空"比喻流言可畏),可曾见过平民百姓自发组织军队?这揭露了官府欺压百姓、社会动荡的现状。

最后两句借古抒怀:像陈子昂写《感遇》诗一样悲凉,连月桂花的芬芳都消散了("桂华"象征美好事物),更不用说其他了。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绝望,美好事物都已消亡的痛心。

全诗通过废墟景象和尖锐质问,展现了战乱年代官府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字里行间充满诗人的忧愤之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眼看世界崩塌却无能为力的苍凉感,就像我们现代人面对某些社会问题时的那种无奈心情。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