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赠淘夷,次亚卢韵①
乾坤多难,看他人榻畔,岂容鼾卧。
无奈天涯春草长,怅矣逢君南浦。
红豆新调,青山旧稿,恨遇知音暮。
江头风雨,侬直十分愁苦。
忍教剩水残山,斜阳歌泣,曲顾周郎误。
万丈红尘堪把臂,满袖芬芳兰杜。
醉后呼天,愤来斫地,往事从头数。
匣中宝剑,呜呜欲向谁诉。
无奈天涯春草长,怅矣逢君南浦。
红豆新调,青山旧稿,恨遇知音暮。
江头风雨,侬直十分愁苦。
忍教剩水残山,斜阳歌泣,曲顾周郎误。
万丈红尘堪把臂,满袖芬芳兰杜。
醉后呼天,愤来斫地,往事从头数。
匣中宝剑,呜呜欲向谁诉。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动荡年代,字里行间充满忧国忧民的愤懑和知音难遇的感慨。
上阕开篇就气势磅礴:天下动荡不安(乾坤多难),岂能容忍外人在自己床边酣睡(看他人榻畔,岂容鼾卧)。这里用"他人榻畔"暗指国土遭侵占。接着笔锋一转,写自己在漂泊中(天涯春草长)与友人(淘夷)相遇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又遗憾相逢太晚(恨遇知音暮)。最后用"江头风雨"的意象,把个人愁苦与家国风雨融为一体。
下阕更加激昂。面对破碎山河(剩水残山),词人悲愤难抑,将满腔热血比作"斜阳歌泣"。这里用"周郎"典故,既自比精通音律的周瑜,又暗含壮志难酬的无奈。"万丈红尘"四句最为动人:在纷乱尘世中与知己把臂同游(堪把臂),衣袖间都是兰杜芬芳,看似潇洒,实则"醉后呼天,愤来斫地",把借酒消愁、怒击地面的激愤形象写得跃然纸上。结尾"匣中宝剑"的呜咽,既是宝剑鸣响的拟人化描写,更是词人满腔热血无处倾诉的象征。
全词就像一场情绪的暴风雨:从开篇的忧愤,到中段的悲怆,再到结尾的孤愤,层层递进。特别打动人的是那些刚柔并济的意象——"红豆新调"的柔情与"斫地"的刚烈,"芬芳兰杜"的清雅与"宝剑呜咽"的悲壮,共同构成了一个热血文人的立体形象。即便不懂具体历史背景,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生逢乱世,壮志难酬"的永恒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