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吊古歌①

龙飞白水承火德,千里草青汉家厄。
曹瞒秉钺剪群雄,独据中原此尽力。
盖棺一缩九州心,西陵日暮愁云色。
地荒铜雀空莓苔,世变铜驼秪荆棘。
乱机相仍天有知,长风忽来正叹息。
歌舞尚多身后情,玉颜惨淡雕栏侧。
断肠雨泪洒衡漳,呜咽至今流不极。
流不极,悠悠复悠悠,那见翠华耽宴游。
胜景无穷乐有限,建安人去浮烟收。
讵知千载邺下客,不教寂寞河山秋。
却忆腾蛇乘雾翻自谓(曹有云: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松楸直上俨豪气。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三国时期的铜雀台为背景,通过怀古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历史背景与曹操功业(前六句)
开篇用"龙飞白水"暗指东汉兴起(刘秀起于白水乡),"千里草青"暗喻董卓乱政("千里草"合为"董"字)。随后描写曹操(曹瞒)统一中原的功绩,但死后(盖棺)却留下分裂的局势。"西陵日暮"以夕阳愁云象征曹魏的衰落。

2. 遗迹荒凉与历史无常(中间六句)
铜雀台长满青苔,昔日繁华的铜驼街只剩荆棘,用两个具体意象展现盛衰对比。"乱机相仍"指历史循环,连长风都为之叹息。后四句更生动:想象铜雀台歌舞犹在,美人泪落漳河,河水呜咽至今——用拟人手法让历史有了情感。

3. 哲理升华(后七句)
"流不极"的重复如同长河奔流,引出深刻思考:再美的景致终会消逝("浮烟收"),但千百年后人们追忆邺城,又让历史重现生机。最后反用曹操"腾蛇乘雾"的诗句:曹操自比终将成土的腾蛇,而诗人却说他的墓前松柏依然挺拔,豪气长存——点明精神比物质更永恒。

全诗亮点
- 善用双关("千里草"暗指董卓)
- 今昔对比强烈(铜雀台从歌舞地到长苔藓)
- 化静为动(让云、风、河水都参与抒情)
- 结尾反转(否定曹操的自叹,肯定其精神不朽)

通过荒台遗迹,诗人告诉我们:英雄会死,建筑会倒,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印记,会通过后人的追忆获得新生。这种"记忆对抗时间"的思考,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