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其二 桅灯
乱樯丛立回塘静,轻悬碎珠千颗。
笛步潮生,瓜洲月上,浪阔天高星大。
船头露坐。
讶列炬燃犀,焰腾江左。
睡醒骊龙,水中还认夜光堕。
笙歌旧时院落,闪金支宝盖,花影云破。
泪渍银盘,心焦画烛,换了篷窗灯火。
莲垂万朵。
散点点寒芒,照人愁卧。
剪蜡西窗,夜深应梦我。
笛步潮生,瓜洲月上,浪阔天高星大。
船头露坐。
讶列炬燃犀,焰腾江左。
睡醒骊龙,水中还认夜光堕。
笙歌旧时院落,闪金支宝盖,花影云破。
泪渍银盘,心焦画烛,换了篷窗灯火。
莲垂万朵。
散点点寒芒,照人愁卧。
剪蜡西窗,夜深应梦我。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边夜晚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光影交织的梦幻感。
上片写江上夜景。开篇用"乱樯丛立"形容停泊的船只,船桅像树林一样密集,而水面却异常安静。桅灯像无数碎珍珠悬挂在空中,营造出静谧又璀璨的意境。接着镜头拉远,写潮水上涨、月亮升起,在开阔的江面上,星星显得特别大。船头独坐的诗人,被江面灯火惊艳,仿佛看到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整个江面。最妙的是把灯火比作惊醒的骊龙(传说中的神龙)掉落的水晶珠,既奇幻又贴切。
下片转入回忆对比。诗人想起从前在繁华院落里,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场景。但如今一切都变了,只剩下船篷里孤灯一盏。这里"泪渍银盘"暗示往昔欢乐已逝,"心焦画烛"则表现当下的孤寂。结尾处,诗人想象远方有人正在灯下思念自己,把孤独感推向更深一层。
全词最精彩的是对灯光的描写:时而像珍珠,时而像火炬,时而像龙珠,最后化作万朵莲花灯。这些光影不仅照亮了江面,更照亮了诗人内心的孤独。通过今昔灯火的对比,表达了人生变迁的感慨,让普通的江景有了深沉的情感内涵。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