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叫蓝都宪的官员升迁到南京任职的赠别诗。全诗通过几个层次表达了对蓝都宪的赞美和期许。
前两句说蓝都宪在陕西任职时勤政爱民("分陕劳开府"),现在接到朝廷调令要赶往南京("留都诏促装")。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和地理意象赞美他的品德:像苏武那样忠贞不渝("苏公终式敬"),像召公那样仁政惠民("召伯孰能忘");他的政绩像秦岭一样厚重("西峙秦山重"),他的恩泽像汉水一样源远流长("东流汉水长")。
最后两句是期许:希望他继续保持声望("更悬天下望"),将来能入阁拜相("调鼎在岩廊")。"调鼎"是宰相的代称,"岩廊"指朝廷。
全诗用典自然,比喻贴切,既有对过往政绩的肯定,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传统赠别诗中"颂德+勉励"的典型结构。通过秦岭汉水等雄浑意象,衬托出主人公的崇高品格,读来令人感受到真挚的友情和厚重的期许。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