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塘风光图,语言清新自然,读起来像在欣赏一幅水墨画。
前两句"山塘风日好,云木互层阴"先整体勾勒环境:天气晴好,阳光和煦,白云与树木的影子交错重叠。这里用"互"字很巧妙,把云影和树影相互交织的动态感写活了。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景物:"不尽平林秀"写远处树林的秀美连绵;"如藏万壑深"用夸张手法,说看似平坦的树林里仿佛藏着无数山谷,给人无限想象空间。"蘋波通小楫"写水面上浮萍间有小船划过;"花屿下鸣禽"写开满鲜花的小岛上有鸟儿啼叫。这两句一动一静,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最后两句"坐久生清思,泠泠起梵音"是诗人的感受:坐得久了,内心变得清净,仿佛听到远处传来清越的诵经声。这里的"梵音"不一定真指寺庙钟声,更像是诗人在美景中获得的内心宁静。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不仅用眼睛看风景,更用心灵感受风景。从开始的视觉享受,到最后的内心感悟,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这个清幽世界。诗中"通"、"下"这些动词用得特别精准,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读完仿佛也跟着诗人一起,在那山塘边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午后。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