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山人李端符舍书奉报四恩三有永充供奉善众君子建尊胜幢因书长句
善往因来诣法王,七生业累获销亡。
还居忉利持章句,不遂天人恋色香。
波利一心瞻佛祖,文殊再遣往西方。
今朝国土云幢立,□智巍巍天地长⑴。
还居忉利持章句,不遂天人恋色香。
波利一心瞻佛祖,文殊再遣往西方。
今朝国土云幢立,□智巍巍天地长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通过虔诚信仰获得精神解脱的过程,充满佛教哲理但语言平实。
开头两句讲李端符(白鹿山人)因积德行善来到佛祖面前,七世累积的罪业都消除了——用"法王"代指佛祖,"七生业累"指多世罪孽,体现佛教轮回观。
三四句说他修行有成后没有沉迷天界享乐("忉利"是欲界天宫,"色香"代表诱惑),而是选择继续精进。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修行者的坚定。
五六句用典故加深意境:波利尊者专心礼佛,文殊菩萨指引往生西方极乐。两个佛教故事说明修行需要智慧指引,就像诗中的李端符一样。
最后两句转到现实场景:今天佛寺立起经幢(刻经文的石柱),智慧就像高耸入云的经幢一样永恒。那个看不清的字可能是"妙"或"大",但不影响理解对佛法无量的赞叹。
全诗用"业累销亡""不恋色香"等具体意象,把抽象的修行过程写得生动可感。最后经幢的意象连接佛法与天地,给人庄严开阔的视觉感,传递出超越时空的宗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