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望支硎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中宁静祥和的佛门胜景。
开篇"大士圆通路"点出这是观音菩萨修行的圣地,山间小路通向佛法真谛。"岩廊一望间"写诗人站在山廊远眺,整个山景尽收眼底。三四句用"浅深""高下"的对比,生动表现出山间溪流环绕、群峰耸立的壮丽景象。
五六句聚焦山中标志性景物:孤塔洁白独立,松林青翠可攀。一"白"一"翠"的色彩对比,既鲜明又和谐。最后诗人联想到东晋高僧支遁(支公),在暮色烟霞中采药而归,给全诗增添超脱尘世的神韵。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远望的视角,由整体到局部,最后引入历史典故,将实景与遐想融为一体。诗中"圆通""法水""灵山"等佛家用语不着痕迹,既点明山寺特色,又营造出空灵禅意,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这方外净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