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三月三日用杜少陵韵

百尺楼前春正新,天公有意娱老人。长林丰草乐更真,花气芬芳草色匀。

开门扫径邀青春,衰年有梦仍绂麟。昼长何所事,如渑美酒时沾唇。

酒罢何所之,孙曾四五常随身。残山剩水日相亲,墙东避世非避秦。

举头叹彼衔芦雁,翻身喜若纵壑鳞。有时溪边閒濯足,有时石上间垂纶。

瓦盆石鼎无纤尘,黄粱春韭殊甘珍。阳春有脚花有神,寻芳常涉桃花津。

花下持螯日几巡,洼尊泥饮草为茵。唾壶间击歌采蘋,漉酒尚有头上巾。

坦荡荡兮,不知何以拟其伦。难窥测兮,生平不喜亦不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春日里的闲适生活,充满了对自然和家庭生活的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解析:

1. 春日美景与老人心境
诗的开头写春天到来,高楼前春意盎然,仿佛老天爷特意让老人开心。茂密的树林、丰美的草地、芬芳的花朵,都让老人感到快乐。他开门扫路,迎接春天,虽然年纪大了,但仍有梦想("绂麟"象征吉祥)。

2. 日常生活情趣
老人白天无事可做,就喝美酒消遣。喝完酒后,他带着儿孙们一起游玩,亲近自然("残山剩水"指远离喧嚣的山水)。他像古人一样隐居("墙东避世"),但并非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享受自由。

3. 自由与对比
他看到大雁衔芦苇飞翔,感叹它们的辛苦;而自己像鱼儿游入深水一样自在。有时在溪边洗脚,有时在石头上钓鱼,生活简单却惬意。

4. 朴素生活的满足
他用瓦盆石鼎(简陋餐具)吃饭,觉得黄米饭和春韭菜特别香甜。春天仿佛有脚走来,花儿也充满灵性。他常去桃花盛开的河边散步,在花下吃螃蟹、用泥杯喝酒,以草地为席,随意唱歌("唾壶击歌"形容豪放),甚至用头巾滤酒。

5. 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他形容自己心胸坦荡,找不到可比拟的事物,外人难以看透他——因为他既不特别高兴也不生气,活得通透自在。

核心魅力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一位老人知足常乐的生活。他不追求富贵,而是从自然、家庭和简单事物中找到快乐,传递出一种"平凡即幸福"的智慧。诗中画面感强(如洗脚、钓鱼、滤酒),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闲适生活的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