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1920小春月偕友到粗坑○览形势密察机关心有所○招○○七律一则以志感○呈以博一粲①

渡溪越岭到粗坑,路上频闻机器声。
洞达乌来从地辟,源通屈尺俨天成。
光腾台北云霄外,电发郡南日月明。
五彩银灯新世界,州民鼓腹颂升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1920年作者和朋友探访台湾粗坑地区时的见闻和感受,展现了当时工业发展带来的新气象。

前两句写实地记录了旅途场景:作者和朋友跋山涉水来到粗坑,一路上都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这里的"机器声"很关键,暗示着这个地方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了当地的工程建设:隧道贯通了乌来山区("洞达乌来"),水源系统连接了屈尺地区("源通屈尺"),台北城的灯光照亮云霄,南部城市的电力让夜晚如同白昼。这些描写突出了当时台湾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五彩缤纷的电灯创造了新世界,老百姓丰衣足食歌颂太平盛世。一个"新"字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现代化建设的赞叹。

全诗语言朴实但充满画面感,通过"机器声"、"电灯"等现代意象,记录了台湾早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剪影。诗中透露出作者对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活改善感到欣喜,也反映了当时民众对现代化建设的期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