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卸任官员(陆别驾)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官场往事的感慨,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1. 为官之道
前两句"不平容赴愬,无枉不相关"像是陆别驾的为官心得:允许百姓申诉不平事,但绝不插手无关的冤案。这展现了一个正直官员的处事原则——既体恤民情,又严守本分。
2. 身份转变
"契托今州牧,官同旧笋班"通过对比现在(与现任州牧交托工作)和过去(曾与同僚如竹笋般共同成长),暗示了卸任者面对权力交接的坦然。用"笋班"比喻同期官员,既生动又透着亲切。
3. 文人雅趣
后四句突然转向风雅生活:"吟诗未尽兴就写乐府诗带走",特别是最后让歌女小蛮练习新曲的细节,瞬间将画面从严肃的官场切换到文人书房。这种反差恰恰表现了卸任后的轻松自在。
4. 留白艺术
全诗最妙的是对"分手"原因只字未提,但通过"况是平分手"的淡然处理,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官场纠葛的洒脱。就像现代人离职时说的"只是正常调动",含蓄中见境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家常话道出深刻理:不写离愁别恨,却通过吟诗作曲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一个官员褪去官袍后依然饱满的精神世界。就像我们现代人拍离职照不发感慨,只晒新学的吉他曲一样,有种"人生下一站更精彩"的从容。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