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长江边即将登船离开时的复杂心情,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兼天浪涌暮云飞,有客江头怅落晖"像电影镜头:傍晚的天空翻滚着乌云,江面波涛连天,一位孤独的旅人站在岸边,望着落日余晖发呆。"浪涌""云飞"的动态与人物静止的"怅"形成对比,突显他内心的不平静。
后两句"不忍登船溯流去,巫山面目已全非"揭示原因:他不愿上船逆流而行,因为记忆中巫山的样子已经完全变了。这里的"巫山"既是实指三峡景观,也可能暗喻某些逝去的美好事物。用"面目全非"这种口语化表达,让惆怅感更直击人心。
全诗妙在把环境变化与心理活动自然结合——汹涌的江天衬托人物心绪,改变的不仅是山水,更是人心中的记忆。作者用"不忍"二字精准捕捉了现代人面对物是人非时那种欲走还留的矛盾心理,很容易引发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