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 其一
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
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淹留情莫蛰(粤本作絷),怅望身疑翔。
联翩得秀句,古殿逢灯光。
耳冷彻孤韵,神幽拂清香。
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
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淹留情莫蛰(粤本作絷),怅望身疑翔。
联翩得秀句,古殿逢灯光。
耳冷彻孤韵,神幽拂清香。
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回忆以前游览惠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眷恋和即将重游的期待。
开头两句"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说诗人曾经游览过惠山,心早已被那里的山水吸引。用"苍茫"形容山景的辽阔深远,说明景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来"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写诗人虽然离开很久,但心还常在那里的山间殿堂。这里用"常"字突出对惠山的念念不忘。
"淹留情莫蛰"到"神幽拂清香"这几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游览时的感受:情感像要破茧而出,身体仿佛要飞翔;看到古殿的灯光想到优美的诗句;听到清越的声音,闻到幽远的香气。这些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点明主题:已经准备好船只要再去游览,这样的兴致怎么能忘记呢?表达了重游的兴奋和期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回忆和期待的交织,把对山水的热爱写得真切动人。诗人用"飞翔"、"灯光"、"清香"等具体意象,让抽象的思念变得可感可知,读来很有感染力。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