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上人以铁如意遗余作歌答之

吾闻壮夫一吷昆吾折,大半精光犹未灭。
鍊为如意坚且强,镂作盘螭颇殊绝。
宛若寒空千丈电,泠如阴山太古雪。
何年却入高僧手,魍魉见之应却走。
有时举向莲花座,人天万众俱回首。
羡师根尘久已除,身外尤物徒区区。
知予颇解鸿都学,相招为署阿兰居。
空中一掷偶称意,倒匣不吝牟尼珠。
尘昏幸借指授力,揽结愿与行藏俱。
用之可代巨鳌足,小试肯碎珊瑚株。
吁嗟人生电露真须臾,满堂金玉非良图。
坏衣瓦铁堪为供,绮障转觉羞吾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高僧送给诗人一件铁如意(古代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诗人写诗回赠的故事。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高僧超脱境界的敬佩,以及自己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的开头用夸张手法描写铁如意:传说中壮士吹口气就能折断昆吾剑,但这铁如意却坚固异常,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寒光如闪电,冷冽如雪山。这些描写突出了礼物的珍贵独特。

中间部分诗人赞叹高僧的境界:这样的宝物到了高僧手里,连妖魔鬼怪都害怕躲避。当高僧在佛前举起它时,万众瞩目。诗人羡慕高僧早已超脱世俗,却还把这样的宝物送给自己这个俗人。这里用"牟尼珠"(佛珠)比喻铁如意,说高僧慷慨相赠就像倒出佛珠一样大方。

最后诗人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这铁如意大能撑起巨龟(比喻担当重任),小能击碎珊瑚(比喻破除虚华)。但人生短暂如闪电露水,满屋金银也不是好追求。破衣瓦器也能供奉佛祖,过分追求华丽反而让人羞愧。

全诗通过一件礼物的描写,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一边是高僧的超然物外,一边是俗世的浮华虚荣。诗人最终领悟到,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物的华美,而在于内心的超脱。铁如意在这里既是实物,也是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