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登临恰秋爽,千年忽反掌。
中流急浪旋,绝巘浮云长。
芸芸人如蚁,俨俨佛如象。
属气度岷峨,閒神坐霄壤。
修眉偃月初,微眄涵星朗。
宝髻列青螺,玄思宣深广。
灵鹫分片石,未来飞锡杖。
历劫终不动,三千巨无两。
之字百步梯,上窥俱虔仰。
十人攀一趾,百鸟栖丰颡。
妙相见庄严,江干递呼桨。
洲岛入蓬瀛,天水合滉瀁。
半面得法身,奇功发冥想。
凿经出静琬,求经推玄奘。
海通继盛唐,缘起雷音响。
心定逆潮平,亿兆乐分享。
一生毕一事,一念曷邀奖。
剩我俗常辈,摩顶益神往。
中流急浪旋,绝巘浮云长。
芸芸人如蚁,俨俨佛如象。
属气度岷峨,閒神坐霄壤。
修眉偃月初,微眄涵星朗。
宝髻列青螺,玄思宣深广。
灵鹫分片石,未来飞锡杖。
历劫终不动,三千巨无两。
之字百步梯,上窥俱虔仰。
十人攀一趾,百鸟栖丰颡。
妙相见庄严,江干递呼桨。
洲岛入蓬瀛,天水合滉瀁。
半面得法身,奇功发冥想。
凿经出静琬,求经推玄奘。
海通继盛唐,缘起雷音响。
心定逆潮平,亿兆乐分享。
一生毕一事,一念曷邀奖。
剩我俗常辈,摩顶益神往。
现代解析
这首《乐山大佛》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带我们领略了乐山大佛的雄伟与佛教文化的深邃。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登临到霄壤)写登高望佛的震撼。
诗人秋日登高,用"千年忽反掌"形容时间在巨佛面前的渺小。江中急流与山间浮云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而人群如蚂蚁、大佛如巨象的比喻,立刻让读者感受到佛像的庞大。佛的眉毛像弯月,眼神似含星光,发髻如青螺堆叠,这些细节让石像瞬间有了生命感。
第二部分(灵鹫到丰颡)聚焦大佛的建造智慧。
用"灵鹫山"(佛教圣地)比喻佛头,暗示这是片石成佛的奇迹。"十人攀一趾"的夸张写法,让人直观体会佛像之大。百步阶梯上信徒虔诚仰望,百鸟栖息佛额的画面,展现人与自然在佛法前的和谐。
第三部分(妙相到结尾)升华到佛法精神。
江中行船与佛影相映成趣,将现实景观比作蓬莱仙境。通过"静琬刻经""玄奘取经""海通修佛"三个典故,揭示大佛承载的千年信仰力量。最后用"心定逆潮平"点明佛法能平息纷扰,而"一生一事"的工匠精神更让人肃然起敬。
全诗妙在:
1. 大小对比:蚂蚁与巨象、十人与一趾,突出视觉冲击
2. 动静结合:急流与静佛、飞鸟与石像,充满禅意
3. 古今交融:当代游客与千年古佛同框,体现文化传承
4. 由实入虚:从实景描写自然过渡到佛法哲思
最打动人心的句子"一生毕一事",道出了专注的力量——无论是古代工匠耗时90年凿佛,还是现代人专注做好一件事,这种精神跨越时空依然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