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朱明原去永城任职时写的,主要表达了对好友的赞赏和期许。
前两句用历史典故开篇:说朱明原就像古代名臣陈寔(以德政闻名)来到亳社,又像贤臣仲卿(西汉循吏)治理桐乡一样优秀。这是用古人比喻好友的才能。
中间四句具体夸朱明原:说他体恤前任官员(唐殿宣)的辛苦,用仁爱之心在当地树立了好名声;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让人羡慕,做官还能孝顺母亲更显可贵。这里既夸能力又赞品德。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自古以来记载好官事迹的《循吏传》,最看重的就是朱明原这样有学识、懂治道的读书人。点明全诗核心——真正的好官需要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并重。
全诗用典自然,语言朴实,通过历史对比和具体事例,既表达了对好友的欣赏,也寄托了"读书人做官要德才兼备"的为官理念,展现了传统文人的价值追求。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