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田驿中见木芙蓉一本高丈馀

一枝独自染秋容,拂瓦窥檐晓露浓。
惆怅佳期不可即,空教木末采芙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高大的木芙蓉在秋日清晨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淡淡愁思。

前两句写景:一株木芙蓉独自绽放,鲜艳的花朵为秋天增添了色彩("染秋容")。花枝高过屋檐,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花瓣("拂瓦窥檐晓露浓")。这里用"拂瓦""窥檐"的拟人手法,让静止的花枝显得灵动可爱。

后两句抒情:诗人看着美丽的花朵,却因某种原因无法近距离欣赏("佳期不可即"),只能远远望着树梢上的芙蓉花("木末采芙蓉"),心中泛起一丝遗憾。"采芙蓉"暗含想摘花却摘不到的意味,强化了这种可望不可即的惆怅。

全诗妙在将简单的日常景象写得富有情感层次。高大的木芙蓉既是秋日美景,又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物。那种"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微妙心理,通过赏花这件小事自然流露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小而确切的遗憾。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