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处士诗

峨峨万仞冈,磊磊千寻石。
泠泠百丈泉,幽幽隐士宅。
隐士夫如何,逃名而晦迹。
岂乏英雄姿,矢志在松柏。
空谷多秋风,须眉一夜白。
有酒不盈樽,有几不盈尺。
念无天下士,中怀常愤迫。
孤虹贯长天,如或见衷赤。
予自远方来,邂逅快所获。
相将出白云,相对谈今昔。
今昔事既殊,怆然起痛惜。
东山未为大,西山宁为窄(民国《大埔县志》卷一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深山中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他对世俗的疏离和对理想的坚守。诗中通过高山、巨石、清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超脱的氛围,隐士虽然身处偏僻之地,但他内心并非冷漠,而是怀有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对天下大事的关切。

诗的开头用“峨峨万仞冈,磊磊千寻石”描绘了隐士居住的环境,高耸的山冈和巨大的石头象征着隐士的坚毅和不屈。“泠泠百丈泉”则暗示了隐士内心的清澈与纯净。接着,诗人点明隐士的特点:“逃名而晦迹”,他选择远离世俗,隐藏自己的名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缺乏英雄气概。相反,他“矢志在松柏”,像松柏一样坚定,坚守自己的理想。

然而,隐士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他虽然住在空谷中,但秋风让他“须眉一夜白”,暗示他对世事的忧虑和无奈。他的生活简朴,“有酒不盈樽,有几不盈尺”,但他心中却常常愤懑,因为他感叹“念无天下士”,认为世间缺少真正有抱负的人才。这种内心的矛盾通过“孤虹贯长天,如或见衷赤”表现出来,孤虹象征他孤独却赤诚的心。

诗的后半部分写诗人与隐士的相遇。诗人从远方而来,与隐士“相将出白云,相对谈今昔”,两人畅谈古今,但谈论的内容却让隐士感到“怆然起痛惜”。这是因为“今昔事既殊”,现实与过去已大不相同,隐士对世事的变迁感到痛心。最后,诗人用“东山未为大,西山宁为窄”作结,暗示隐士虽然隐居,但他的胸怀并不狭隘,反而有着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隐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隐士虽然远离世俗,但他内心依然关心天下,这种矛盾与坚守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同时,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与隐士的心境相互映衬,给人一种超脱而又深沉的感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