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离愁

客里莺花三月半,春光不似愁浓。
柳丝随处绿葱葱。
酒帘斜日外,渔市乱烟中。
多病文园兼作客,天涯信断难通。
可怜长夜正思侬。
寸心萧寺雨,残梦隔江钟。

现代解析

这首《临江仙·离愁》用浅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游子在春天里的孤独与思念,读来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带着潮湿的愁绪。

上片写景:三月中旬本该是莺飞草长的好时节,但漂泊在外的游子觉得,再美的春光也比不上心头的愁绪浓重。柳条绿得发亮,却更衬得他形单影只。小酒馆的旗子在夕阳里斜挂着,渔市笼罩在薄雾中——这些热闹的市井画面,反而让他更觉寂寞。

下片写情:诗人说自己像汉代多病的司马相如(文园指代司马相如),又像漂泊的旅人,连家书都难以收到。漫漫长夜只能独自想念远方的人。最后两句最妙:把"心"比作被雨水打湿的荒寺,把"梦"比作隔着江面传来的钟声——心是湿冷的,梦是断断续续的,这种比喻让无形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以乐景写哀情",用明媚的春景反衬愁绪,就像我们有时候在欢快的节日里反而更觉孤单。而"寸心萧寺雨"这样的比喻,让抽象的情感有了画面和声音,读完后仿佛能听到江南雨声里那一声悠远的钟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