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咏古
驱车乐游原,东下鸿门阪。
草木半黄落,凄其岁云晚。
当年宴会处,衰柳拂行幰。
古人竭智勇,机事如环转。
南郑幸西归,彭城竟东返。
歧路在须臾,得失迥悬远。
叹息俱陈迹,徒旅去偃蹇。
且就夕阳中,野人原上饭。
草木半黄落,凄其岁云晚。
当年宴会处,衰柳拂行幰。
古人竭智勇,机事如环转。
南郑幸西归,彭城竟东返。
歧路在须臾,得失迥悬远。
叹息俱陈迹,徒旅去偃蹇。
且就夕阳中,野人原上饭。
现代解析
这首诗《秦中咏古》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驾车游览乐游原和鸿门阪这些历史遗迹时,触景生情,感慨古今变迁。
1. 写景与怀古结合
诗的开头描写了眼前的景色:草木枯黄,岁末凄凉,当年鸿门宴的旧址如今只剩衰败的柳树轻拂车帘。这些萧瑟的景物,让诗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智勇双全的古人在此谋划大事,命运却如转环般无常。
2. 历史典故的运用
诗中提到“南郑幸西归,彭城竟东返”,暗指刘邦和项羽的不同命运。刘邦从南郑(汉中)出发,最终成功西归长安建立汉朝;而项羽虽一度占据彭城(今徐州),却最终败亡。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偶然性的感慨——一个小小的抉择,可能让结局天差地别。
3. 人生无常的叹息
诗人感叹,无论古人如何竭尽智勇,最终都化为陈迹,而自己作为旅人,也只能在夕阳下像野人一样简单用餐。这里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无奈,也暗含对现实人生的淡然——辉煌终将逝去,不如顺应自然,享受当下的平淡。
4. 语言平实,意境深远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素的语言描绘萧瑟的秋景,穿插历史典故,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渺小。最后一句“且就夕阳中,野人原上饭”尤其耐人寻味,既有超脱的豁达,也有一丝淡淡的苍凉。
总结:这首诗通过写景怀古,表达了历史变迁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荒凉的景色和历史的对比中,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哲理。语言简单,但意味深长,容易引发普通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