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卖剑买牛得牛字五排

谁将游侠侣,化作力田俦。器已看销剑,耕还重佩牛。

雄风三尺杳,细雨一犁收。弹去馀空铗,售来控短鞦。

春山新路索,秋水旧纯钩。镰锷飞霜失,鞭丝带月浮。

锋无驰马试,刍并牧羊求。扣合长吟角,鸣终不羡韝。

乌犍忙竞逐,紫电懒重抽。顿弃青萍质,时开白石讴。

宝光沉远塞,笛韵绕平畴。渤海传良吏,心深保聚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放下武器去种田"的故事,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从侠客变身农夫的有趣转变。

全诗围绕"卖剑买牛"展开,前四句直接点题:曾经结伴闯荡的游侠,现在成了种田搭档。把宝剑熔掉,换成耕牛佩戴的农具。这里用"销剑"和"佩牛"的对比,形象地交代了人生转变。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对比描写特别精彩:三尺宝剑的寒光不见了,换来的是细雨中的犁田;弹剑的铿锵声变成了牵牛的缰绳;春天在山间找的不再是宝剑,而是耕地的绳索;秋天看到的不是宝剑的冷光,而是收割的镰刀。这些画面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把武器和农具的转换拍得活灵活现。

后面继续深化主题:宝剑的锋芒不再用来骑马比试,而是和牧草一起为牛羊准备;牛角的长鸣取代了剑鞘的声响;忙碌的耕牛让主人懒得再抽宝剑。最后用"宝光沉远塞,笛韵绕平畴"作结,说宝剑的光辉远在边塞,而田园里飘荡着牧笛声,暗示这种平凡生活更让人安心。

全诗妙在处处用具体事物说理:通过剑与牛、武器与农具的对比,不用讲大道理,就让人感受到放下争斗、回归田园的生活智慧。就像最后提到的渤海好官的故事,诗人其实是在说:真正的英雄不是靠武力,而是用心经营和平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