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朴素的茅草小屋,表达了主人追求清净、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前四句写茅屋的构造:用茅草搭成圆形屋子,四面墙壁都不开窗户。屋子像大雁排成的"人"字形那样简朴,空间很小("肘"是古代长度单位,约50厘米,六肘就是3米左右)。这里突出的是简陋、封闭的特点。
中间两句用两个典故:王徽之(子猷)爱竹却说不必种竹,陶渊明爱柳却不在这里种柳。这说明主人虽然向往高洁品格,但不执着于形式上的追求。
最后两句是核心思想:不要起心动念追求什么("灭定心"指消除执念),安静打坐就能看空一切("诸有"指所有欲望和执念)。整首诗通过描写极简的生活环境,倡导一种不慕虚荣、内心清净的生活态度。
简单说,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精神富足不在于住多大的房子、有多少装饰,而在于内心能否放下执念、保持平静。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启发——少一些物质欲望,多一些心灵自由。
吴师孟
(1021—1110)成都人,字醇翁。第进士。累迁凤州别驾。王安石当国,擢为梓州路提举常平。上疏力言新法不便,宁愿罢归故官。后知蜀州,又论茶法害民,遂谢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