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福胜寺

投宿三十里,过山千万层。
天寒犹有菊,寺静更无僧。
掘芋充朝供,寻薪点夜灯。
望云归未得,惆怅一枝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投宿山寺的所见所感,充满孤独清冷的意境。

开头两句"投宿三十里,过山千万层"用数字对比,突出旅途的漫长艰辛。"三十里"看似不远,但翻越"千万层"山峦的夸张说法,让人感受到山路的曲折难行。

中间四句写寺中景象:天寒地冻中仍有菊花开放,反衬出寺庙的空寂无人。旅人只能挖芋头充饥,捡柴火点灯,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清苦的修行生活。特别是"更无僧"三字,既写实寺中无人,又暗含对修行者坚守精神的感慨。

最后两句"望云归未得,惆怅一枝藤"最有意境。旅人望着浮云却不能随云归去,只能惆怅地拄着藤杖。这里的"一枝藤"既是实写手杖,又象征着他孤独漂泊的处境。云与藤的意象对比,把那种欲归不得的无奈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通过具体的山行、寺居细节,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又难舍人间的复杂心境。诗中寒菊、孤灯、浮云等意象,共同营造出空灵寂寥的禅意,让读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特有的那种淡泊中带着惆怅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