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归

柴门侵晓噪林鸦,行李萧萧正到家。
娇女不知须鬓改,误将衫袖拂霜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久别归家的温馨场景,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柴门侵晓噪林鸦,行李萧萧正到家"像电影开场:清晨的柴门边,乌鸦在树林里叽叽喳喳,风尘仆仆的游子背着简单行李终于回到家。乌鸦的叫声和"萧萧"的行李声,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个清晨的声响。

后两句最打动人心:年幼的女儿认不出父亲了,因为父亲离家太久,鬓角已生白发。天真的孩子以为是衣服沾了霜花,竟用袖子去帮父亲擦拭。这个细节既温馨又心酸——孩子不认得变老的父亲,却本能地想帮他整理衣衫,父女之间这种无言的亲密,胜过千言万语。

全诗妙在"误将"二字,孩子把白发当霜花的误会,既写出孩童的天真,又暗示离家的漫长。诗人没有直接说"我离家十年",而是用孩子认不出父亲这个生活片段,让读者自己体会时光流逝,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打动人。

这就是古诗的魅力:用清晨门前的乌鸦叫、孩子擦头发的动作这些日常画面,把久别重逢的复杂情感写得生动自然,让人读后既感到温暖,又忍不住心头发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