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

野蚕缘桑自成茧,群儿采茧残桑枝。
明年家蚕黑蚁出,田中桑死蚕忍饥。
野茧更采不满筥,家蚁岁生无尽时。
翁乎驱儿无残桑,叶长蚕成长有丝。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野蚕和家蚕的对比,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然规律和生存智慧的朴素道理。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野蚕在桑树上自然结茧,孩子们却为了采茧而折断桑枝。结果第二年家蚕孵化时,桑树已死,蚕宝宝只能挨饿。这里用"黑蚁"形容刚孵化的蚕宝宝,形象又有趣。

中间两句形成强烈对比:野蚕茧越采越少,家蚕却年年繁殖不断。诗人通过数量变化,暗示过度采摘的恶果。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老人劝阻孩子们不要破坏桑树,只要桑叶茂盛,蚕宝宝就能健康长大,永远有丝可收。这里的"翁"代表生活智慧,"叶长蚕成长有丝"七个字道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真谛——保护资源才能长久获益。

全诗用最朴实的农家场景,讲出了生态平衡的大道理。就像现代人常说的"不能涸泽而渔",古人早就用蚕和桑树的故事告诉我们:破坏自然终将自食其果,善待环境才是长久之计。这种将深刻哲理融入日常生活的写法,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0